白杨素介导巨噬细胞表型抑制代谢性炎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沈萍萍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炎症 白杨素 M1/M2比例 PPARγ 自发乳腺癌 MMTV-PyVT 育种 TAMs
摘 要:第一部分 白杨素介导巨噬细胞极化抑制代谢性炎症巨噬细胞在炎症和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巨噬细胞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不同的环境中,巨噬细胞接受不同的刺激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激活方式。在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有三项功能:抗原呈递、吞噬作用以及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巨噬细胞分泌的一些活性分子会参与有益的炎症反应,也会参与有害的炎症反应。所以对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产物进行干预治疗,可为控制炎症性疾病开启新的途径。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饮食中的黄酮类具有抗炎及抗氧化的作用。而且,近几年研究显示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白杨素是分布广泛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已有研究报道其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包括它可以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的一种潜在的配体。然而,确切的分子机制尚未被揭示。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白杨素在肥胖鼠体内可以显著改善炎症水平,而且在不影响体重的情况下缓解高脂饮食诱发的肝脏和肌肉的病变。在肥胖鼠体内,白杨素降低了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不仅如此,白杨素在腹腔巨噬细胞和细胞株中均能够促进M2表型,抑制M1表型,从而改变M1/M2的比例。结果显示,白杨素通过提高PPARγ的转录激活以及下游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炎症致病过程中,白杨素可以作为PPARγ的一种有效的调节剂,因此我们的研究为揭示白杨素通过调节M1M2比例治愈炎性疾病的应用潜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第二部分自发乳腺癌小鼠的育种和鉴定MMTV-PyVT转基因小鼠是一种用于研究自发乳腺癌的动物模型。本实验通过MMTV-PyVT小鼠的育种和鉴定来建立自发乳腺癌的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到MMTV-PyVT小鼠乳腺癌的病理学变化、肺转移情况、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情况。到记录为止,乳腺癌MMTV-PyVT小鼠已经成功繁育和鉴定了128只后代,并已初步用于乳腺肿瘤组织中TAMs的分选实验。小鼠最早在7-8周时即可观察到肿瘤的发生。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的数目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增大;大部分发瘤4周后出现肺转移;通常最长生存时间为15周。MMTV-PyMT转基因小鼠己被成功保种和扩群,可稳定自发性乳腺癌,可用于TAMs在自发肿瘤模型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