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学伟;李锋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摘 要: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是地面地震勘探和井中VSP测井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一项新型地震勘探方法,实现地面与井中地震采集的结合,达到同步采集、同步处理的目的。可提供高精度的地震勘探资料,实现地面与井中资料的联合对比与解释,提高目的层反射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有利于识别特殊地质体,精细地开展储层预测,研究砂体及岩性圈闭;精细研究井旁周围地层的构造、储层及油层的变化特征,是一种新型地震勘探技术。该技术对采集方法研究,用基于模型的理论,综合确定观测系统与施工因素,获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采集资料;处理方法研究,获得较高精度的成像剖面,有效提高资料的主频15—20Hz,提高资料的有效频宽20—30Hz,能够分辨10m厚的地层;综合解释研究,剖面能更好地用于地震构造、岩性解释,精确标定层位,提高地震剖面的解释精度,落实井旁构造、储层特征,为油气开发评价提供依据。 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方法是,井下仪器固定于观测井段某一深度,震源在地面按设计的炮线移动,同一炮激发,在地面地震接收的同时,在VSP井中也接收」。这种观测系统的优点是:便于利用透射波进行勘探,更好地实现共深度点迭加,同时地面与井中的资料可以同步处理与解释,研究复杂构造。 本文重点对采集参数论证涉及的资料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采集参数作了科学系统的论证;也对采集效果做了详细的分析;还通过剖面成功地开展详细的油藏特征研究,提供准确的含油边界,并确定油藏类型,为油层开发评价提供依据;提高了对储层的纵横向分辨能力。 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如下: 提取了B282井井区精确的速度资料及时深关系,为地面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了参数;对井旁地震剖面进行了标定。VSP资料作为连接钻井、录井与地面地震剖面的桥梁,把钻井地质分层与地面地震剖面较好地联系起来;VSP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不能很好对比的成因分析主要是二者子波不一致,是造成剖面对比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井地联合的技术设计思路,以及井地联合采集参数的论证方法,采集方法与处理解释技术。 Z51井区进行了井地联合三维VSP,对地面和井下VSP进行了采集参数论证,进行了采集试验与采集生产,取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采集资料,对地面和井下采集资料进行了独立与联合处理分析,得到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处理剖面,井地联合三维VSP资料的综合解释研究,进一步落实了Z51井区的断块圈闭,扩大了圈闭面积发现两个新的断块圈闭,确定了Z51井区油层展布特征。对B139井、Z75井油层砂体进行了识别,其砂体分布面积分别约为2.5km和1.5km;对B71、B90井区断层+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其圈闭面积约3.28km,指出了该区下一步开发的有利部位。这为泌阳凹陷深凹区油气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井地联合地震资料能提供高精度的地震勘探资料,能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