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网络舆情背景下的大学生道德决策行为研究 收藏
网络舆情背景下的大学生道德决策行为研究

网络舆情背景下的大学生道德决策行为研究

作     者:王虹旭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袁方舟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主      题:网络舆情 道德决策 内隐态度 认知需要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下,应用网络媒体了解海量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作为时代的新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对新鲜的事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应用网络中的一些内容及程序都适应于大学生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探求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山东辱母杀人案此真实网络舆情事件为背景,采用实证研究来探讨在网络舆情信息下主客体因素对于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共分为三个研究:研究一,从客体因素角度,探讨网络舆情的信息条件(呈现方式和数量)对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二,从主体因素角度,通过舆情信息与自我词和他人词的联系,了解自我代入造成的内隐态度偏差,并探求内隐态度和认知需要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三,探求网络舆情背景下主客体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网络舆情信息无论是混合呈现还是分开呈现,都不会对道德决策结果产生影响。(2)网络舆情的数量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显著,呈现无罪论舆情信息数量多于有罪论时,大学生更倾向于无罪判定。(3)大学生对网络舆情事件存在普遍的内隐态度偏差,大学生更易将自我词与无罪论联系在一起,他人词与有罪论联系在一起。(4)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内隐态度与认知需要、道德决策存在显著负相关;认知需要与道德决策存在显著正相关。(5)内隐态度在认知态度和道德决策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需要通过内隐态度间接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6)认知需要和网络舆情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无论是高认知需要的大学生还是低认知需要的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信息分开呈现或是混合呈现的引导下,都不会对道德决策产生影响。(7)认知需要和呈现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无罪论数量多于有罪论数量呈现的情况下,高认知需要被试会因为存在更多的思考而表现得比低认知需要的被试更倾向于有罪定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