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收藏
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作     者:朱双红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邓昌彦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主      题:生物发酵床 细菌 多样性 16SrRNA基因 RFLP 

摘      要:规模化的养殖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发酵床养殖作为新型养殖技术,自从引入我国后,被大力地推广和使用,为解决畜牧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新希望。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是垫料中微生物群落的活动,因此,近年来,生物发酵床微生物优势菌选育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规律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和RFLP技术对猪生物发酵床垫料内的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试验 (1)采用传统培养法,从发酵床样品中分离了30株细菌17株放线菌。 (2)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有机物(淀粉、蛋白质、油脂、纤维素)降解试验,筛选出9株对有机物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细菌6株放线菌3株。 (3)对6株高效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鉴定,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对3株高效放线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断结果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螺孢菌属(Spirillospora)、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 ***技术分析 (1)基因组DNA的提取试验:参照武亮(2010a)提供的蜗牛酶和蛋白酶双重酶细胞裂解法分别对保育1年期(B1)、保育2年期(B2)、保育3年期(B3)、育成1年期(Y1)、育成2年期(Y2)、育成3年期(Y3)等猪生物发酵床6个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片段大小约为21kp;测得]DNA/RNA之比在1.6-1.8之间,DNA浓度在300ng/ul~400ng/ul之间。因此,用本方法提取猪生物发酵床样品的微生物总基因组DNA质量较高,可以进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通过酶切分型分析,从保育1年、2年、3年期样品中,分别获得28、20和15个序列类型;从育成1年、2年、3年样品中分别获得30、23和17个序列类型。 (3)随着使用年限增加,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 (4)生物发酵床样品中,所获得的序列归到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中,分别占克隆子总数的60%、18.2%、10%。厚壁菌门细菌对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有机质的降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芽孢杆菌属细菌和梭菌属细菌,在一年期样品和二年期样品中都是优势菌;变形菌门细菌在三年期样品中出现较多,主要参与硫、氮等物质的转化;拟杆菌门细菌主要参与物质碳循环。 (5)获得了13条未知序列,它们可能是新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发酵床垫料中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