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语篇中功能性言语对主体间性的建构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成晓光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摘 要:人们最初为了实现交往目的而使用语言,而在哲学中,主体之间的协调作用亦需要以语言作为媒介来实现,通过对话,主体之间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对世界认识的一致,最终实现相互的理解。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话语:基本话语和功能性言语。功能性言语的选取是建立在主体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它的使用能够体现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以交往行为理论为主体,他提出了语言对建构主体间性是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功能性言语在学术语篇中的使用对主体间性起到的建构作用,进一步展示功能性言语为什么能建构语篇中的主体间性和如何起到这种建构作用。 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语言和主体间性的关系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前人的主体间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功能性言语的性质、功能、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再次阐述了本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且以定性分析为主。作者搜集了来自于十二个学科的中英文各十篇学术文章来探讨学术语篇中功能性言语的使用。为了保证文章的代表性,所选的20篇学术文章均由以母语为英语或汉语的作者所著。本文主要想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功能性言语是否在学术语篇中建立主体间性?第二,为什么作者使用功能性言语在学术语篇中建构主体间性?第三,功能性言语是如何在学术语篇中建构主体间性的?在随后的描述性分析中,本文主要依据哈贝马斯提出的有效性要求探讨了功能性言语的主体间性功能的实现,从而人与人之间能够形成相互的理解。最后总结本文的主旨并提出一些启示以及本文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