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对比分析法在高职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对比分析法在高职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比分析法在高职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袁智英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晓芳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对比分析法 高职 英汉翻译教学 

摘      要:对比分析法一直是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它就用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较客观、系统的比较,并运用于语言教学。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都就此作过很多的探讨,如国外的Nida(1982,1998)、Harald(2003),国内研究者刘宓庆(1992)、陈定安(1991)、许余龙(2002)等从不同角度对母语与所学外语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其研究运用于外语教学和翻译等领域。然而,这些的研究多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或英语水平较高的高年级学生的,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文学、诗歌等为研究题材的,探讨的重点大多放在汉译英上,针对高职层次的(尤其是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的、以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一般业务文字材料为特色的英译汉研究却极少。因此结合高职学生当前不容乐观的翻译现状,本人想将对比分析法应用于高职英-汉翻译教学上,力求探讨一些改善和提高高职学生英译汉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石是迁移理论。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当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借用母语来完成两种语言中的共性部分(如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的学习时,便可以得心应手,毫不费劲,实现有效的正迁移,起到促进外语学习的作用。当学习者把母语中的知识不恰当地运用到目的语中,由此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从而产生错误的或不符合译语风格的语言时,便会产生负迁移,即有害迁移或干扰(interference),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很多错误都是由于干扰引起的,例如学生将“The match does not burn until rubbed on the box.译为“火柴不会燃烧,直到在火柴盒上摩擦之前。很明显,译者没有注意到两种语言的表达特点,翻译时套用了汉语的思维模式,造成了翻译时的错误。对比分析对于克服这些错误和干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外语教学是很多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笔者在日常的课堂讲解、练习及三级考试辅导中收集了学生的一些英-汉翻译的错误译例,并且对这些错误译例从词汇、句子、篇章和文化层面上进行了归类,然后笔者仔细地分析出了这些错误的原因。 为了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汉翻译水平,笔者设计了一个试验。试验对象为武汉工交职业学院06级英语整体水平基本相同的2个班级的学生。试验前后设有考试,试验中将对比分析应用到实验班的英-汉翻译教学(共分三步,即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上的对比分析教学),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后对两个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分析,以考察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对比分析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译汉能力有着明显的优势,这证明了将这种方法运用到高职英语的翻译教学是十分必要、重要和可行的。 最后,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就此结束全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