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硒化银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收藏
硒化银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硒化银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作     者:王珊珊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金华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02[理学-分析化学] 0703[理学-化学] 

主      题:近红外量子点 光学稳定性 表面修饰 细胞毒性测试 

摘      要:近红外量子点具有的背景干扰小、穿透深度大等特点,这主要是由于近红外波段作为“第二生物窗口(700-900nm)。弥补传统可见光区量子点对与生物组织本身荧光发生干扰和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的不足之处,成为了目前公认的理想荧光探针。这就使得近红外量子点因其能克服可见光区域量子点进行深层组织成像时易受干扰的缺陷等,在生物成像应用中更具优势。本论文重点通过改变量子点中Ag与Se的配比找出具有优良光学性质的硒化银量子点,再利用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对其表面修饰的方法实验对其油相到水相之间的变换,达到其作为荧光探针实现生物细胞荧光标记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对含银量子点的的特性和应用进行简单介绍,以及对量子点的光学特性,物理效应及量子点在生物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通过改变Ag与Se的配比获得了不同比例下的硒化银(AgSe)量子点,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材料吸收光谱进行测定以及对其进行光学稳定性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其中Ag与Se比为1:1时量子点具有较好光学稳定性,因此使用Ag与Se为1:1的硒化银(AgSe)量子点进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修饰实验并对修饰前后的硒化银量子点进行物理表征。随后通过对硒化银量子点进行测试利用细胞毒性测试、胶体稳定性测试、细胞荧光成像测试证明了修饰后的硒化银量子点毒性保持在25%左右证明其毒性小,其实验结果表明硒化银量子点光学稳定性良好可大幅应用在细胞生物标记、生物成像、靶向定位、靶向治疗等领域,为量子点硒化银的生物应用奠定了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