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定量检测 收藏
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定量检测

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定量检测

作     者:牟南南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秋红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牙周病 牙龈卟啉单胞菌 药物治疗 定量检测 

摘      要:目的: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对在洁治术、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SRP)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进行定量检测。观察基础治疗前后对Pg量的变化;观察Pg量的变化与临床指标:如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出血指数(BI)、附着水平(AL)的相关性。通过研究,指导临床,以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3岁。每例患者选取左、右各一个位点,要求PD≧4mm,AL≧3mm,共100颗牙齿,100个位点。根据随机、自身对照的原则设计分组:未用药侧和药物侧。未用药侧治疗方法为: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药物侧治疗方法为: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以及局部派丽奥辅助治疗,用法为:局部牙周袋用药,1次/周,疗程:四周。临床上对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时每个阶段的各项临床指标:PD、BOP、BI、AL的变化进行记录;各位点龈下菌斑进行采集与保存。实验室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对采集到的龈下菌斑中通用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出Pg构成比,即Pg检测的量占通用菌检测的量的比例。最后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PD、BI、AL以及Pg构成比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分析。BOP的阳性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方法分析。Pg构成比与PD、BI和AL的关系用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方法分析。 结果:1.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龈下菌斑Pg,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检出率均为68.0%;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均低于治疗前。 2. Pg构成比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低于治疗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后3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侧治疗后1个月、3个月相对于治疗前减少的量大于未用药测,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3.Pg构成比与临床指标PD、BI和AL成正相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龈下菌斑中Pg,用药侧和未用药侧实验前检出率高,而且可得出治疗前后Pg量的变化,此方法应用于牙周致病菌检测的定量分析、对牙周病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牙周病患者经洁治术、刮治术、根面平整术和药物辅助治疗后能够减少龈下菌斑中Pg的数量,而且可以在3个月内保持治疗效果,其中SRP起关键性作用,辅助用药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稍优于单纯SRP。 3.基础治疗前后Pg量的变化与临床指标PD、BI和AL的变化成正相关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