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蔓荆和大叶盘果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收藏
蔓荆和大叶盘果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蔓荆和大叶盘果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     者:陈永胜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永红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蔓荆 三萜 大叶盘果菊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含量测定 

摘      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蔓荆(Vitex trifolia L.)和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 蔓荆(Vitex trifolia L.)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荆属(Vitex)植物,本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4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属中一些植物或其组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肿瘤、抑制淋巴细胞及激素调节、抗氧化、蜕皮、驱虫等功效。牡荆属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有蜕皮甾酮类、萜类、黄酮类及木脂素类等化合物。 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为菊科(Compositae)盘果菊属(Prenanthes)植物,本属植物全世界约4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有16种。其中1种可做药用,有治痈疮肿毒,活血止血的功效。目前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报道较少,其主要含有三萜、倍半萜、植物甾醇等。 本论文对蔓荆(Vitex trifolia)和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CC),葡聚糖(Sephadex LH-20)柱层析,微孔树脂层析(MCI)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UV,IR,EI-MS,HR-ESI-MS,1H-NMR,13C-NMR,DEPT,1H-1HCOSY,HSQC,HMBC,ROESY等)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从蔓荆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8个(V128)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三萜、脂肪酸、黄酮和苯的衍生物,其中化合物V2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V3、V4、V5、V7、V8、V11、V12、V15、V16、V18、V19、V24、V2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从大叶盘果菊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0个(P110),其中1个为新的苯乙酰苷化合物,其它分别为三萜、倍半萜、黄酮和有机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研究表明该新化合物对K-562, HL-60和SMMC-7221细胞系没有细胞毒活性,而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本文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叶盘果菊全草中的倍半萜苷(P4)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P4在0.44.5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该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作为大叶盘果菊全草中P4含量测定方法。 本文的研究工作对植物分类提供了化学成分方面的证据,同时对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化学依据。 本文最后对牡荆属植物的药用活性及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