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收藏
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作     者:李文锦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文新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全甲状腺切除 左旋甲状腺素 替代治疗 代谢组学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2、6个月与健康人的血清代谢组学差异,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的代谢变化,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代谢组学依据。方法:1、按照纳入标准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患者术前血清标本,依据排除标准,选取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组(T0组)12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手术组(H0组)20例。并收集分别上述患者术后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2个月(T1、H1组)、6个月(T2、H2组)的血清。同期按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收集健康对照组(C组)血清20例。2、采用瑞士Bruker 500Hz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上述血清,采集图谱;3、利用Mest Re Nova软件(V7.0)进行相位和基线矫正,采用葡萄糖进行定标(δ5.23),将核磁共振谱图(0.0-0.9 ppm)进行分段积分(0.002ppm/段);4、通过SIMCA-P+软件对积分数据进行PCA及PLS-DA,研究分析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两组各时间点血清与健康人血清的代谢差异。结果:1、T1组、T2组与C组比较,在PCA主成分分析中均存在明显的聚类趋势,建立的PLS-DA分析模型,可靠性及可预测性较高(T1组Vs C组R2X=0.871 Q2X=0.830;T2组Vs C组R2X=0.879 Q2X=0.838),通过OPLS-DA分析和相关系数检测分析发现术后患者较健康人血清中,脂类、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谷氨酸、丙酮酸、谷氨酰胺、肌酸、胆碱、卵磷脂、甘油磷酰胆碱、乳酸、组氨酸、甲酸相对降低,葡萄糖含量相对升高。2、H1组、H2组与C组比较,在PCA主成分分析中均存在明显的聚类趋势,建立的PLS-DA分析模型,可靠性及可预测性较高(H1组Vs C组R2X=0.889 Q2X=0.864;H2组Vs C组R2X=0.860 Q2X=0.820),通过OPLS-DA分析和相关系数检测分析发现术后患者较健康人血清中,脂类、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谷氨酸、丙酮酸、谷氨酰胺、肌酸、肌醇、乳酸、甲酸相对较低,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3、T1组与H1组、T2组与H2组的数据对比,均不能通过非监督的分析模型(PCA)进行区别,并且所构建的PLS-DA监督模式的可解释性与可预测性极弱,但我们仍然尝试进行OPLS-DA分析和相关系数检测分析,发现T1组较H1组(不同术式术后2个月)血清,缬氨酸、葡萄糖、苯丙氨酸含量相对较低,乳酸含量相对较高,而T2组较H2组(不同术式术后6个月)血清中脂类、胆碱、卵磷脂、GPC相对较低。两组间的主要代谢物差异在时间上没有连续性。结论:1、左旋甲状腺激素在代谢组学层面不能完全替代甲状腺功能。2、短时间、小样本情况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和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术后的代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无不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