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抗糖尿病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收藏
不同抗糖尿病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不同抗糖尿病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     者:肖淳纯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任安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2型糖尿病 格列吡嗪 吡格列酮 胰岛素 血小板功能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格列吡嗪、吡格列酮、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近诊断的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格列吡嗪组,在原二甲双胍(1.5g/日)基础上加用格列吡嗪(5-10mg/日);B组:吡格列酮组,在原口服二甲双胍(1.5g/日)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30mg/日);C组:注射胰岛素组,在原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每日注射胰岛素(给药方式、剂量个体化)。另外取R组:20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及N组:健康对照20例。在研究开始时检测各组的FBG、HbA1C以及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各个指标,包括血小板膜上GMP-140、PAC-1的表达率,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治疗两周后再次测定R组的上述各指标,并与其0周时进行统计学比较。开始治疗后4周、24周时分别测定A、B、C组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分别与各组0周时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且进行A、B、C组组间的统计学比较。 结果 ①基线时A、B、C组的FBG、HbA1C、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在基线时R组FBG、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③治疗2周后,R组FBG、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④治疗4周后,A、C组间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FBG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⑤治疗4周后,A、B、C组间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⑥治疗24周后,A、C组间FB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FBG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bA1C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⑦治疗24周后,A、C组间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小板GMP-140的表达率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C-1的表达率低于A组(P﹤0.01),亦低于C组(P﹤0.05)。 结论不同的抗糖尿病治疗方法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其中吡格列酮降低血小板功能效果优于格列吡嗪和胰岛素,可能具有不依赖于降血糖的抑制2型糖尿病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