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农民工的权利观、剥夺感与社会参考框架 收藏

农民工的权利观、剥夺感与社会参考框架

Rural Migrant Workers' Awareness of Citizenship, Sense of Deprivation and Their Reference-Framework

作     者:孟慧新 Miguel A.Salazar 胡晓江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出 版 物:《学海》 (Academia Bimestris)

年 卷 期:2013年第3期

页      面:72-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炜、孟宪范、王晓毅、张倩、李荣荣老师阅读了本文的初稿 并提出宝贵的评议和修改建议 特此致谢 

主  题:公民权 参照群体 个人绩效 城乡隔绝 城乡差距 

摘      要:农民工对自身处境的主观感受与他们的社会参考框架直接相关。本文基于对273位农民工的访谈,通过对资料进行逐步分类,分析概括不同层级的公民权影响农民工选择社会参考框架,及其权利意识和剥夺感的社会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复制到城市内部的城乡二元结构切断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相同能力基础上的切近比较,使城乡待遇差别呈现为能力差别;其次,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从乡到城的流动权利先于与城市居民平等参与劳动收益和社会资源分配的社会权利,成为农民工的首要需求;第三,隔绝于城市社会的农村和农民工群体内的社会权利状况、劳动收益核算机制,形成了农民工自力更生、多劳多得的保障责任自负的权利观念。在上述机制作用下,农民工大多将城乡差别归因于个人,与城市居民平等参与社会资源分配的权利观念及相应的相对剥夺感不强。同时,但求不被直接剥夺的农民工们也对制度和相关机构抱有疏离感和不信任感,而他们持有的基本人权观和仍旧遭受的各种直接剥夺,致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剥夺感及对制度及机构的不认同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