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密集台阵被动源地震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passive source det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short-period dense seismic array作者机构: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滨州256600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20年第35卷第2期
页 面:495-5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101,2016YFC0600302,2017YFC0601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4064,41704042,41804060,41874065,41774097) 滨州学院博士基金(2018Y15)联合资助
摘 要:近十年来,短周期密集台阵被动源探测技术日益成长为国内外深部结构探测领域的一项重要手段.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宽频带地震探测具有高分辨、省时省钱、绿色环保等优点.尽管低频信号不足,对岩石圈地幔以深结构探测能力有限,但密集的台站间距使得地壳精细结构成像成为可能;台阵下方不同方位射线形成密集的交叉覆盖,从而可通过反演和叠加偏移等手段获取稳定的壳幔结构图像.因此,短周期密集台阵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深部速度和界面结构成像,以及矿产资源勘查、火山活动监测、微震精定位、发震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等多种不同领域.本文系统的总结了短周期密集台阵在地壳结构研究和微震定位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利用天然地震及背景噪声观测、重力测量、InSAR数据、GPS测量等多种地球物理数据,开展联合反演和成像,并提取研究对象的多属性特征正日益成为减少解的非唯一性、揭示地质体真实赋存状态的有效途径;该领域方法技术的迅速提升有望大大促进地震学及地球动力学研究,在深部结构成像、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