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区域性大气污染过程对长三角北部典型城市的影响
Regional Air Pollution Process in Winter o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Its Influence on Typical Northern Cities作者机构: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 蚌埠市生态环境局蚌埠233040 蚌埠市环境监测站蚌埠233040 蚌埠市环境监察支队蚌埠233040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0年第41卷第4期
页 面:1520-15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61)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19YF14156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213600) 蚌埠市大气重污染成因及达标规划编制项目(皖C-2018-ZF-CG-Z-563)
主 题:PM2.5 层次聚类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 长三角(YRD)
摘 要:本文基于空气质量及气象监测数据,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后向轨迹法、潜在源贡献分析等方法,选取长三角北部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的典型污染过程进行分析,并选取该区域代表性的城市(蚌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北部地区大气污染受地面弱气压、高湿、低温和静小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及传输的影响较大.长三角秋冬季区域性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等特征,污染类型主要为区域外传输型与区域内累积型.在EP1和EP2两次污染过程中,长三角北部城市PM2.5浓度均值分别达到131.6μg·m^-3和115.4μg·m^-3,前者污染过程较短,但污染物浓度累积较快造成的污染强度大和范围广.利用PSCF和CWT对PM2.5潜在源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EP1过程PM2.5由临沂、徐州、宿迁和连云港等污染轨迹密集区域传输到受体城市蚌埠,CWT值处于80以上,最高可达200以上,区域传输实际浓度值较高;EP2过程PM2.5浓度受宿迁、宿州和徐州等区域内部邻近城市影响,CWT值处于60以上,最高达160以上,说明研究区域内城市间相互影响较大.因此,秋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的跨区域大气污染联动,对于缓解长三角北部区域污染程度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