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系第二统仙女洞组混合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川北旺苍唐家河剖面为例
Characteristic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Sedimentation in the Xiannüdong Formation,Cambrian(Series 2): A case study from the Tangjiahe Section,Wangcang, northern Sichuan作者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 中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成都610500
出 版 物:《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38卷第1期
页 面:166-18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7[理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19,4150211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4002-001) 中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创新基金(RIPED-HZDZY-2018-JS-198)~~
摘 要:碳酸盐组分与陆源碎屑物的混合沉积(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sedimentation)在古气候、古环境重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寒武纪沧浪铺早期,上扬子北缘靠近汉南古陆的浅水环境中混合沉积广泛发育,以石英、岩屑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层内混合和间互沉积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以碎屑颗粒占主导的混积岩(郭家坝组顶部及阎王碥组底部)表现为灰质粉砂岩—泥岩互层,以及灰质粉砂岩—灰质泥岩的间互沉积,形成于陆棚和潟湖等相对低能环境。以碳酸盐占主导的混积岩(仙女洞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混积岩和“混积岩—混积岩的沉积序列,表现为:1)泥晶灰岩—灰质泥岩互层,2)灰质岩屑细砂岩—砂质鲕粒灰岩互层,以及3)灰质细砂岩→砂质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灰岩的旋回,形成于台缘斜坡及台地边缘等高能环境。在沧浪铺期海退背景下,川北地区仙女洞组以碳酸盐占主导的混积体系具有“近源沉积特点。陆源碎屑通过三角洲—河流入海口进入浅海环境,并经过沿岸流和波浪的搬运,对台地边缘相带的微生物丘、古杯丘和鲕粒滩为主的碳酸盐工厂造成影响,形成相缘渐变混合和原地沉积混合的混积类型,其发育与当时气候条件、陆源供给量、水动力条件及生物作用有关。而台缘斜坡—陆棚环境中,风暴、浊流等间断性事件对混积体系起着主要作用,易形成事件突变混合。因此,厘清以唐家河剖面为代表的川北寒武系混积特征及分布发育情况,对于认识上扬子地区北缘寒武纪早期古地理背景、古环境演化,以及混积岩储层发育特征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