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研究
Study on the Pathogenetic Fungi of the Black Point Disease of Wheat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Infestation in Xinjiang作者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 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鲁木齐830011
出 版 物:《新疆农业科学》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1年第48卷第12期
页 面:2223-2229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摘 要:【目的】研究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方法】对采集的新疆小麦样品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田间回接试验,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并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进行病原菌的接种,观察其侵染特性。【结果】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物是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两种主要病原物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盛期均可侵染,以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分别为细链格孢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最适侵染时期,适宜的侵染部位为颖壳和小穗轴。细链格孢全疆都有分布,但在田间接种条件下致病力较小麦根腐离蠕孢弱。两种主要病原菌的萌发侵染方式不同,细链格孢孢子萌发产生附着孢,通过侵入钉侵染植物组织,而小麦根腐离蠕孢孢子则直接通过一端或两端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组织。【结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有两种,细链格孢分布广泛,田间分离率高,而小麦根腐离蠕孢致病力强。两种病原菌的侵染方式及适宜的侵染时期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