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南部中生界烃类生成、运聚与成藏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esozoic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作者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590
出 版 物:《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 卷 期:2019年第39卷第6期
页 面:138-1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4[工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21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含油气远景调查评价”(1212010310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形成演化的低温热年代学制约”(41606079)
摘 要: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色泥岩是潜在烃源岩。T3-J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达到高峰;K12-K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晚白垩世末期,古新世末达到高峰;雁荡运动和瓯江运动及其之前形成的各类圈闭,更有利于捕获和聚集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生成和排出的烃类。中-新生代的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和不整合面为烃类运移提供了重要优势通道,烃类多沿断裂带及附近的构造圈闭聚集。白垩系内的烃类聚集量是侏罗系的3倍,白垩系内的构造型和J2/K1之间不整合面附近的构造-地层不整合复合型是本区中生界两类重要的油气聚集,聚集模式可能包括近源聚集和远源聚集2种,成藏组合包括自生自储自盖、下生上储上盖和新生古储新盖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