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10例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BLl基因突变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L1 gene mutations in 210 cases of Chinese patients who have imatinibresistant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nd Ph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研究室100034 北京市道培医院检验中心
出 版 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年 卷 期:2012年第35卷第1期
页 面:17-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8AA062503)
主 题:伊马替尼 耐药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突变
摘 要:目的 了解伊马替尼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BCR-ABL1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的特征.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道培医院177例CML患者和33例Ph(+)ALL患者,均为我国患者.在患者治疗初期有效、后出现耐药时,或者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时采集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共计243份.提取标本有核细胞中总RNA,反转录为c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标本中BCR-ABL1融合基因的激酶区全长(第242~ 493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使用AB3130XL型基因测序仪测定ABL1激酶区的基因序列,使用Variant Reporter V1.0软件分析基因突变结果.结果 共检测到32种ABL1基因不同种类的点突变,检出率为34.2%( 83/243).其中T315I占12% (10/83),检出的突变率最高;其余依次为Y253H占11% (9/83),G250E占7% (6/83),E255K占7% (6/83),M351T占6% (5/83),E459K占5% (4/83);Q252H、D276G、F317L、E355G、F359V、H396R均与4% (3/83).并发现了3例插入突变,2例为357-358insk,1例为V304RfsX17.在7例患者中发现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点突变.多种耐药突变可同时存在于1个克隆中,同一个体不仅有常见的耐药突变,也会出现少见的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甚至导致激酶活性缺失的突变.结论 伊马替尼药物压力下白血病细胞的ABL1基因突变会随机出现,产生不同的耐药克隆;不同的耐药克隆可以在同一个体内并存.耐药克隆不仅有基因突变,还存在插入缺失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