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间歇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Effects of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ompared with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作者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511400
出 版 物:《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15年第18卷第2期
页 面:111-11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主 题: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间歇正压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婴儿,出生时低体重 婴儿,早产
摘 要:目的 比较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 3年4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RDS患儿3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PPV组197例和NCPAP组186例.2组最终纳入分析的患儿分别为188和176例.2组患儿均在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开始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失败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改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并经气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2组患儿气管插管率(治疗3d和7d内)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NIPPV组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明显短于NCPAP组[分别为2.0(1.0~4.0)d和7.0(3.0~8.5)d,U=-3.457,P=0.001].NIPPV组气管插管率(包括治疗3d和7d内)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d内插管率:4.8% (9/188)与10.8%(19/176),x2=4.621,P=0.032;7 d内累计插管率:9.0%(17/188)与16.5%(29/176),x2=4.55l,P=0.033;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3.2%(6/188)与8.5%(15/176),x2=4.752,P=0.029].NIPPV组气漏、颅内出血、脑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NCP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IPPV组病死率为12.8%(24/188),NCPAP组为10.8%(19/17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可明显减少早产RDS患儿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优于NCP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