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胡杨异形叶光合系统Ⅱ叶绿素荧光特性 收藏

胡杨异形叶光合系统Ⅱ叶绿素荧光特性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stem Ⅱ of Populus euphratica Heteromorphic Leaves

作     者:王海珍 韩路 徐雅丽 刘艳萍 王琳 WANG Haizhen;HAN Lu;XU Yali;LIU Yanping;WANG Lin

作者机构: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西北植物学报》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年 卷 期:2019年第39卷第10期

页      面:1795-180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2[农学-植物营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117 31260058 30960033) 

主  题:胡杨 异形叶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光抑制 适应机制 

摘      要:以塔里木盆地胡杨3种典型异形叶(条形叶、卵形叶与锯齿阔卵形叶)为材料,利用光合与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量胡杨异形叶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探讨异形叶光合机构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能量分配与耗散特性及影响其光合能力的主要因素,揭示胡杨异形叶光合生理功能的差异与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晴天正午胡杨异形叶净光合速率(Pn)、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PSⅡ激发能压力(1-qP)、光合功能相对限制(LPFD)则显著增大,至傍晚Fv′/Fm′、ΦPSⅡ、qP与光化学反应能量(P)恢复,表明荒漠强太阳辐射导致正午胡杨异形叶光合作用发生了光抑制,但并未造成PSⅡ反应中心的不可逆破坏。(2)3种异形叶采取了不同的适应方式来适应荒漠强光环境。卵形叶通过提高光能捕获与转化效率、光化学反应能量来保持叶片高光合能力以消耗多余能量、降低过剩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影响;锯齿叶通过保持高光合电子传递能力来缓解光合膜上的还原态压力并以热耗散清除过剩激发能,二者协同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损伤从而维持较高的Pn;条形叶不耐强光,但可以通过降低光能捕获与转化效率并将吸收的光能更多用于热能和荧光辐射耗散过剩激发能来适应强光环境。(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锯齿叶光合能力主要受PSⅡ反应中心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猝灭过程中的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影响;卵形叶、条形叶分别受PSⅡ反应中心光能捕获与转化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过程中的过剩激发能耗散的影响。综上所述,胡杨异形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生态策略来适应荒漠环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