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变迁:喻天、娱人与族群标识 收藏

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变迁:喻天、娱人与族群标识

Evolution of Then-Qin (天琴) Culture of the Bu-Dai People Living in the Front to Vietnam:Wizard Instrument,Amusement and Symbol of Ethnic Group

作     者:秦红增 毛淑章 秦琴 

作者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出 版 物:《民族研究》 (Ethno-National Studies)

年 卷 期:2008年第1期

页      面:39-4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30401[法学-民族学]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05JZD00036) 广西民族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壮侗语民族的族群共生性与文化多样性”(2005) 

主  题:布傣人 天琴 族群标识 文化共享 

摘      要:文章以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板池屯等地的田野资料为例证,描述了布傣人的天琴文化由喻天到娱人,再到族群标识的变迁历程,并就族群标识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某种实物或符号成为族群标识后,不仅能够进一步明晰族群边界,而且因其可展演性及随之而来的利益,还可能导致对族群标识的掠夺或垄断,引发族群内外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共同享有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