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佛经的汉译
A Study on Buddhist Hermeneutics in Ancient Chin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utra作者机构: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成都610064
出 版 物:《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02年第3期
页 面:71-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1[哲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101[哲学-哲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010107[哲学-宗教学]
摘 要:翻译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两种不同话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 的对话。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事业由文化征服走向文化交流。东汉时期,佛 经翻译受制于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低下以及语言文化的隔膜,译经多为 “弃文存质的直译;魏晋时期,佛经翻译家注意迎合中国本土的知识背景和学术思潮,译 经多为“滞文格义的意译;东晋二秦时期,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从空间性和时 间性上彰明翻译的阐释学性质,鸠摩罗什注意到佛经“有意味的形式,对已有旧译佛经进 行了语言和意义的双重正谬和双重诠释。隋唐时期,彦琮的“八备和玄奘的“五不翻, 标志着翻译理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宋代赞宁的“六例是佛经翻译理论和实践最完满的总 结。汉译佛经改变了印度佛经的原生态,使之以中国人理解的并经中国人解释过的方式成为 世界佛教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