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情与理性的辩证——五四的认识论
Dialectics between Affect and Reason:The May Fourth Epistemology作者机构: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所
出 版 物:《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19年第4期
页 面:5-17,I000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人生观 唯情 “情动力” 情感启蒙 启蒙理性主义 反启蒙
摘 要:主流研究向来认为五四是启蒙理性运动。透过研究1923年爆发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可知当年有唯情与理性的认识论辩证。梁启超、蔡元培领导的人生观派提出“唯情论,大力批判科学理性主义,认为理性与情感不能偏废,而情感的启蒙才能解决人生问题--此即五四的反启蒙。“唯情论目的在解决唯物、唯心二元论,认为“情融合了心与物、人生与宇宙、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理性只是“情的一部分。人生观论述与美育运动合流,又与无政府主义者及“创造社作家相互支援,在思想界、文学界与艺术界均引起深刻回响。人生观的概念来自倭伊铿1890年所使用的Lebensanschauung一词,1912年安倍能成翻译为人生观后,由中国知识分子挪用,其主要关注点是人对自我、他人及宇宙的认识究竟是透过情感还是透过理性?人生观派呼应柏格森与倭伊铿的“人生哲学,认为哲学应脱离纯理性的知识论,探讨生命力的特性--也就是“情。“情并非仅是情感或情绪,而是中国传统概念中源自《易经》的“情,也是斯宾诺莎、尼采、柏格森、德勒兹等所关注的“情动力(affect)。五四的反启蒙,值得我们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