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隐丹参酮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收藏

隐丹参酮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Cryptotanshinone

作     者:李昌勤 赵琳 薛志平 康文艺 

作者机构: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 

出 版 物:《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12年第47卷第21期

页      面:1706-17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  金:河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112102310310) 

主  题:隐丹参酮 抑菌作用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摘      要: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隐丹参酮的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培养法测定其半数抑菌浓度(IC50值),并通过测定隐丹参酮与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前后电导率变化、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变化、胞外蛋白含量变化和SDS-PAGE电泳蛋白谱带变化,初步阐明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结果由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和半数抑菌浓度可以看出,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略强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隐丹参酮作用后,3种金葡菌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及胞外蛋白含量均增大,SDS-PAGE电泳显示蛋白谱带也明显发生变化。结论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隐丹参酮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同时隐丹参酮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影响,使菌体内蛋白质减少,影响和阻碍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