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美学:从“表象自由”到“人性自由”
Comedy Aesthetics:From "Phenomenon-Freedom" to "Humanity-Freedom"出 版 物:《美学》
年 卷 期:2011年第1期
页 面:81-88页
基 金: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06BZW014)
摘 要: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而在西方美学史上,从康德开始,才真正有了对喜剧与自由之间审美联系的揭示和把握。康德把笑看做一种纯形式表象的自由游戏,归纳出“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笑之心理模式、故作天真的“伪装术,以及评判幽默风格的“理性原则。在康德思想影响下,席勒从美育出发揭示出喜剧与人性自由的内在联系以及喜剧为精神提供自由的独特方式和途径;他明确肯定喜剧维护心灵自由、完善人性的作用优于悲剧,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作主张,拨正了西方美学尊崇悲剧而轻视喜剧的传统偏见,从而启示我们,人性与自由的交融构成了喜剧美的内质。如果说康德美学主要在“形式表象的层面上揭示出喜剧与自由的审美联系,那么席勒美学则将这种审美联系掘进到“人性自由的层面;康德多关注笑促进肉体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席勒更看重喜剧修复心灵、完善人性,“把自由完全归还给人的审美功能;而相比之下,席勒对喜剧与人性自由的理解和把握,较之康德更接近于喜剧的精神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