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在心肌梗死后远端微循环变化观察中的应用 收藏

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在心肌梗死后远端微循环变化观察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hypoglossal microcirculation imaging system in observation of distal microcircula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作     者:冯健 朱忠立 李运明 向朝雪 唐名扬 沈阳 魏晓禹 裴海峰 FENG Jian;ZHU Zhong-li;LI Yun-ming;XIANG Chao-xue;TANG Ming-yang;SHEN Yang;WEI Xiao-yu;PEI Hai-feng

作者机构: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都610083 西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成都610083 西部战区总医院信息科成都610083 

出 版 物:《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年 卷 期:2019年第44卷第4期

页      面:276-2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0208)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7M613429) 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2017JQ0012)~~ 

主  题:心肌梗死 心脏微循环 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 大鼠 

摘      要:目的探索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简称微视系统)应用于心脏微血管检测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视系统对大鼠冠脉主干及其分支微循环进行检测。另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20)与假手术组(n=20),心肌梗死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与心肌梗死组接受同样处理但不结扎。利用微视系统对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大鼠手术前及手术后5、10、20min左前降支远端微血管进行检测和分析,检测指标包括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结果微视系统下,正常大鼠心脏左右冠脉及其分支微血管清晰可见,血流灌注连续,血管密集、分布均匀。在心肌梗死组大鼠中,结扎时间越长,微血管脉络越模糊不清,血流显影中断,血管分布不均,心肌梗死20min时点微循环基本不显像,血流基本消失。与心肌梗死5min时点比较,心肌梗死10、20min的TVD、PVD、PPV、MFI均降低(P0.05),HI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TVD、PVD、PPV、MFI均降低(P0.05),HI升高(P0.05)。结论微视系统可用于正常及病变状态下大鼠心脏微循环的检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