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无望与希望:从认知方式看无望抑郁的风险和恢复 收藏

无望与希望:从认知方式看无望抑郁的风险和恢复

Hopelessness and Hopefulness: Risk and Resilience to Hopelessness De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tyle

作     者:周丽华 陈健 卢大力 刘小群 苏林雁 ZHOU Lihua;CHEN Jian;LU Dali;LIU Xiaoqun;SU Linyan

作者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疾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11 衡阳师范学院教科系衡阳421002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出 版 物:《心理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4年第22卷第6期

页      面:977-98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291)项目“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时相的表观遗传学、功能磁共振研究和早期预测模型” 

主  题:无望抑郁 认知方式 无望 希望 整合 

摘      要: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围绕重获希望展开的无望抑郁恢复研究,关注认知保护因素、积极生活事件与重获希望以及抑郁缓解之间的关系。厘清一些相关问题、整合两个研究取向有利于准确评估个体无望抑郁的风险和弹性恢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