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果及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 收藏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果及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N740N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Effectiveness of Alendronate in Treating Osteoporo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740N Polymorphism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5 Gene

作     者:傅文贞 柯耀华 汪纯 章振林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骨代谢病与遗传研究室上海市200233 

出 版 物:《中国全科医学》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年 卷 期:2012年第15卷第23期

页      面:2646-264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00387 81070692 81000360 81170803)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08XD1403000)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0DZ1950100) 上海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项目(XBR2011014) 

主  题: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密度 阿仑膦酸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变化及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N740N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明确该多态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共入选6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平均年龄(64.2±7.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1次/周,钙尔奇D 600 mg/次,1次/d,治疗1年。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第2~4腰椎以及左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利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LRP5基因N740N多态性。结果共63例患者完成阿仑膦酸钠1年治疗,第2~4腰椎骨密度上升(4.05±3.39)%、股骨颈骨密度上升(1.05±2.63)%、大转子区骨密度上升(2.00±2.89)%、转子间骨密度上升(2.17±2.62)%、总髋部骨密度上升(1.79±2.29)%;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人群中LRP5基因N740N位点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5.1%和34.9%。TT基因型未检出,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治疗前后大转子区骨密度变化百分比,CC基因型上升(2.53±3.77)%,CT基因型上升(6.35±6.43)%;总髋部骨密度变化百分比,CC基因型上升(1.93±2.33)%,而CT基因型上升(3.79±4.15)%。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提高有显著疗效,腰椎骨密度升高超过髋部,而对于LRP5基因N740N多态性为位点各基因型之间骨密度的分析,发现CT基因型治疗前后大转子和总髋部骨密度变化百分比高于CC基因型,故此基因型疗效较好,提示该基因型与阿仑膦酸钠疗效相关。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该基因型多个多态性位点予以证实。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