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东电子垃圾污染区水体底层鱼类对PCBs的富集效应 收藏

广东电子垃圾污染区水体底层鱼类对PCBs的富集效应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bottom fishes from an e-waste recycling site in South China

作     者:吴江平 管运涛 张荧 罗孝俊 张锡辉 麦碧娴 WU Jiang-ping;GUAN Yun-tao;ZHANG Ying;LUO Xiao-jun;ZHANG Xi-hun;MAI Bi-xian

作者机构: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55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1年第31卷第4期

页      面:637-64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3-002)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OGL-2009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70347) 

主  题:多氯联苯 生物富集 生物放大 生态风险 电子垃圾 

摘      要: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试了广东电子垃圾回收地水体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并利用以前测定的底栖性鱼类(鲮鱼、鲫鱼和乌鳢)PCBs含量数据,计算了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和生物放大因子(BMF),研究底栖性鱼类对PCBs的富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沉积物中总PCBs含量达到24.5~38.6μg/g干重,证实当地环境已受到PCBs严重污染.鲮鱼、鲫鱼和乌鳢的BSAF范围分别为0.05~2.52、0.01~1.20和0.01~5.03.根据乌鳢/鲮鱼和乌鳢/鲫鱼食物关系计算的BMF范围分别为0.14~2.23和0.14~4.93,其中大部分PCB同系物的BMF〉1,表明乌鳢对PCBs具有生物放大作用.BSAF及BMF均与PCBs的KOW和氯原子取代数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控制其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