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 收藏

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

A Research on the Invention of'自由'in the Late Qing Dynasty:1820-1900

作     者:胡其柱 Hu Qizhu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关学院政治学系100872 

出 版 物:《中国文化研究》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年 卷 期:2008年第2期

页      面:18-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基  金:本文初稿曾提交2007年10月社科院近代史所在聊城大学主持召开的“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此向会上所有对本文提出意见的老师表示感谢.笔者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多受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数据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开发,刘青峰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黄兴涛教授开设的“中国近现代思潮课程”为本文写作提供了很多启发 聊城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李庆龙和齐珊帮助核对了大部分引文,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王锋、聊城大学历史系刘新同学提供了一些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文中错误之处完全由笔者负责 

主  题:“自由”语词 传教士 黄遵宪 严复 梁启超 

摘      要:19世纪上半叶,传教士用自主或自由对译freedom(liberty)。但在此后几十年里,他们或许因为自由语词的传统消极色彩,更倾向于使用自主一词,而且多表示一种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权利。大约1880年前后,黄遵宪受日本自由民权言论熏陶,第一次在民权意义上对自由作了界定,可惜没受到国人重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黄遵宪和严复著作的流行,自由才逐渐压倒自主等语词,成为朝野士大夫热衷讨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中,严复不但对自由一词作出了影响深远的界定,而且将其提高到话语表达的核心范畴,奠定了现代自由语词的基本形象。梁启超则融合严复与日本学者的自由界定,以自己清新而充满激情的文字,构建起了现代自由话语的基本框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