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网络时代的“第二创造区” 收藏

网络时代的“第二创造区”

作     者:陈雨思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教授 

出 版 物:《中国科技画报》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ictorial)

年 卷 期:2004年第4期

页      面:95-95页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7[理学] 0701[理学-数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70101[理学-基础数学] 

主  题:网络时代 科学研究 数学理论 诺贝尔奖 生物学家 万有引力 自然淘汰 科学史 克里克 微积分 历史性 达尔文 电子 分子 牛顿 

摘      要:没人能否认年青人在科学研究上的巨大活力,科学史上也可举出大量这方面的例子。例如:迪拉克于26岁提出描述阳电子的数学理论,28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51岁获得诺贝尔奖;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25岁时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合作进行了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研究;牛顿在24岁时已经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和颜色理论。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进行他那历史性的航行时年仅22岁,创造自然淘汰理论时年仅29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