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沉积与成岩对储集层的控制 收藏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沉积与成岩对储集层的控制

Control of oolitic beaches sedimentation and diagenesis on reservoirs in Feixianguan Formation,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作     者:赫云兰 付孝悦 刘波 周明辉 张学丰 高计县 杨云坤 石开波 He Yunlan;Fu Xiaoyue;Liu Bo;Zhou Minghui;Zhang Xuefeng;Gao Jixian;Yang Yunkun;Shi Kaibo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出 版 物:《石油勘探与开发》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年 卷 期:2012年第39卷第4期

页      面:434-44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08[工学-电气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07[工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3[工学-建筑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3-010HZ)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002029) 

主  题:川东北 飞仙关组 鲕滩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摘      要:通过连井对比、沉积相和微相划分、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手段,对比分析了川东北普光、元坝地区鲕滩的沉积与成岩特征,并探讨它们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鲕滩沉积厚度大,不同层段垂向叠置,横向迁移距离小;而元坝地区鲕滩沉积厚度小,分布面积广,横向迁移距离远。普光和元坝地区鲕滩都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前者早期溶蚀作用较强,且发生了大范围的白云石化作用,发育高孔、高渗的Ⅰ类储集层;后者压实、压溶作用较强,晚期还发生了埋藏胶结作用,发育低孔、低渗的Ⅲ类储集层。古地形差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是造成沉积、成岩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分布和厚度,成岩作用决定储集层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并最终决定储集层的优劣。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