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3.0T MR DTI及~1H-MRS评价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枢... 收藏

3.0T MR DTI及~1H-MRS评价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Evalu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of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with 3.0T MR-DTI and ~1H-MRS

作     者:武柏林 刘怀军 宋波 霍书花 黄渤源 WU Bai-lin;LIU Huai-jun;SONG Bo;HUO Shu-hua;HUANG Bo-yuan

作者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出 版 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0年第26卷第10期

页      面:1833-183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百草枯 中毒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摘      要: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急性百草枯(PQ)中毒后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法收集急性PQ中毒患者26例(病例组)及与其年龄、性别、职业相匹配的对照者26名(对照组),行MRT1WI、T2WI、DTI和1H-MRS检查。DTI数据分析选择额叶、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海马等兴趣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弥散系数(DCavg),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组间差异与血毒物浓度的关系。1H-MRS选择基底节、海马、中脑、额叶4个兴趣区,分析主要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脂质(Lip)与肌酸及磷酸肌酸(Cr)的比值变化。结果病例组黑质网状带DCavg值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3),下降绝对值与血毒物浓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30,P=0.16)。FA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基底节区的MI/Cr比值及海马区Lip/Cr比值较对照组增加(P=0.02、0.03)。结论急性PQ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1H-MRS和DTI参数的改变,可能反映PQ中毒后大脑的某些区域处于轻度的水肿状态,微观代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