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伊朗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双重“物崇拜”隐喻
The Banyan: The Dual Metaphor of “Material Worship”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History in Iran作者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
出 版 物:《外国文学研究》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年 卷 期:2019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122-1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210[文学-亚非语言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世纪东方区域文学年谱整理与研究(2000-2020)"(17ZDA280)~~
主 题:阿赫玛德·马赫穆德 《菩提树》 菩提树 "物崇拜" 隐喻
摘 要:在伊朗作家阿赫玛德·马赫穆德的长篇小说《菩提树》(2000年)中,菩提树崇拜作为一种物崇拜,隐喻了伊朗在现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宗教狂热和全盘西化两种极端情况。小说描述了宗教狂热使宗教从个人内心的信仰转变为外在的物崇拜,揭示了宗教狂热背后实际上是政治权力的角逐。同时,全盘西化带来的物质主义物崇拜犹如菩提树的疯狂生长,成为掌控伊朗社会的新殖民手段。小说展示了由物质欲望建筑起来的菩提树城背后实际上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完全崩溃。像伊朗这样的东方文明古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既现代化又不西方化,如何既保持传统宗教文化的生命力,又不陷入宗教狂热,这的确是一道十分复杂的命题。小说表现出作家对伊朗现实政治和人类命运的深度关怀与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