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阈值检测的临床应用 收藏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阈值检测的临床应用

VEMP threshold measuremen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     者:吴子明 张素珍 周娜 苏平 冀飞 陈艾婷 刘兴健 杨伟炎 韩东一 WU Zi-ming;ZHANG Su-zhen;ZHOU Na;SU Ping;JI Fei;CHEN Ai-ting;LIU Xing-jian;YANG Wei-yan;HAN Dong-yi

作者机构: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100853 大庆油田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大庆310020 

出 版 物:《中华耳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年 卷 期:2008年第6卷第1期

页      面:96-9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主  题: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阈值 内耳 眩晕 

摘      要:目的探讨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一组正常人和膜迷路积水、镫骨足板活动过度和上半规管裂等三种疾病的VEMP阈值,用以判断VEMP的正常阈值以及变化。结果正常人VEMP阈值为80-100dBnHL,平均为(85.7±5.1)dB(n=21)。三种疾病:膜迷路积水、镫骨足板活动过度和上半规管裂均可出现VEMP阈值降低的现象。结论上半规管裂时内耳和周围结构之间存在异常交通,膜迷路积水和镫骨足板活动过度则可能系球囊与镫骨足板之间的距离变近,可出现对声音或压力敏感性眩晕。VEMP阈值的变化可以对这类眩晕进行客观评价。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