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九腔十八调:泗州戏音乐声腔构成与特点分析 收藏

九腔十八调:泗州戏音乐声腔构成与特点分析

My Analysis of the Tune Formation and Features of Sizhou Opera Music

作     者:王善虎 

作者机构:宿州学院音乐学院 

出 版 物:《人民音乐》 (People’s Music)

年 卷 期:2018年第11期

页      面:48-50页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基  金:安徽省文化厅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基地项目(皖文非遗【2016】34号)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声腔特点与音乐风格研究(SK2017A0478)"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砀山唢呐的历史渊源及传承发展的研究"(SK2016A1012) 

主  题:音乐声腔 泗州戏 地方戏曲剧种 安徽省 文化变迁 社会历史 社会文明 乾隆年间 

摘      要:中国戏曲剧种繁多,声腔更是丰富多样。泗州戏作为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其声腔不仅蕴含着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而且反映了流布区域的民风、民俗与民情,见证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泗州戏源起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苏北海州一带,发展成熟于泗州(今安徽泗县),故名"泗州戏"。泗州戏是流布于安徽淮河两岸广大地区的板腔体戏曲剧种,享有"九腔十八调"的美誉。泗州戏的音乐声腔由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等三类腔调组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