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我国南方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earthworms on soil remediation in southern China作者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青岛260000
出 版 物:《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年 卷 期:2018年第26卷第10期
页 面:1091-11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710[理学-生物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0713[理学-生态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3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201301 2016YFD0201200)
摘 要:蚯蚓作为生物量最大的土壤动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影响深远。本研究介绍了华南地区主要应用的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毛利远盲蚓(A. morrisi)、壮伟远盲蚓(A. robustus)、参状远盲蚓(A. aspergillum)、南美岸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生态特征,阐述了它们与土壤pH值、酶活性、金属富集和有效性改变、孔道和微团聚体形成之间的紧密关系:(1)蚯蚓生存的土壤酸碱性范围较广(p H为3.8–7.9),其存活率与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和成分、土壤污染程度和蚯蚓种类相关;(2)肠道内、蚓粪和蚓触圈的酶活性分别表征了蚯蚓取食喜好、土壤养分循环及微生物种群特征;(3)蚯蚓能够富集不同种类的金属并改变其有效性,这些变化具有蚓种间、金属种类间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差异;(4)蚯蚓活动及其生产的蚓粪能改变土体结构、产生孔道、影响土壤团聚体数量、大小和分布。蚯蚓的上述作用使其在解决中国南方红壤酸化、土壤金属污染、茶园土壤养分不平衡、高速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壤损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由于华南远盲蚓的生理特征差异研究较少,远盲蚓繁育技术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蚯蚓在中型和大型尺度下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有必要进一步挖掘蚯蚓在土壤修复中的潜力,进行蚯蚓主导的相关技术研发,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