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市机动车道颗粒污染物扩散对绿化隔离带空间结构的响应 收藏

城市机动车道颗粒污染物扩散对绿化隔离带空间结构的响应

Influence of green belt structure on the dispersion of particle pollutants in street canyons

作     者:蔺银鼎 武小刚 郝兴宇 韩翀 LIN Yinding;WU Xiaogang;HAO Xingyu;HAN Chong

作者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太谷030801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1年第31卷第21期

页      面:6561-656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434) 

主  题:城市道路 绿化隔离带结构 颗粒污染物 扩散 

摘      要: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道路污染物的扩散是目前采用的道路生态防控措施之一。如何减少道路污染对机动车道行人的影响等问题则少有关注。基于对城市非机动车道行人生态安全的考虑,采取现场模拟方法研究道路绿化隔离带对道路中心颗粒污染物向非机动车道扩散的影响。试验地点选择太原市城区,具体方法是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遮阳网。通过增减遮阳网的层数调整模拟隔离带的宽度和疏透度,每50 cm间隔1层遮阳网。为了更接近实际的绿化隔离带和更利于调整疏透度,近机动车道一侧的遮阳网均匀捆扎新鲜的离体植物枝条。实验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方法,通过测定绿带两侧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评价绿带对非机动车道的净化效应。结果表明,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减少道路颗粒污染物向非机动车道的扩散具有明显的作用。道路绿化隔离带的诸因子净化非机动车道环境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疏透度和高度所起的作用较为显著。本试验中净化PM10过程中三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高度、疏透度、宽度。净化TSP过程中的重要性依次为疏透度、高度、宽度。三因子净化非机动车道颗粒污染物的最佳水平分别是:疏透度20%,高度350 cm,宽度250 cm,对TSP和PM10的净化百分率分别达到46.10%和42.94%。各因子不同水平的净化效应排序分别为:疏透度20%、30%、40%、10%,高度350 cm、250 cm、150 cm、50 cm,宽度250 cm、350 cm、150 cm、50 cm。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