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染色放大肠镜下腺管开口形态与组织病理学关系 收藏

染色放大肠镜下腺管开口形态与组织病理学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pathology and pit shape of colorectal polypoid lesions under chromo-magnifying endoscope with methylene blue

作     者:吴永梅 邱枫 王健 WU Yong-mei;QIU Feng;WANG Jian

作者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内镜诊疗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出 版 物:《中国内镜杂志》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年 卷 期:2009年第15卷第8期

页      面:793-795,80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放大内镜 腺管 息肉样病变 病理组织学 

摘      要:目的研究染色放大肠镜下大肠息肉样病变腺管开口的形态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使用0.5%美蓝对大肠息肉样病变部位进行染色,然后用放大电子结肠镜观察记录腺管开口的形态,进行活检电切后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53例患者,普通电子结肠镜检出息肉56枚,经美蓝染色放大后又发现0.2~0.4cm大小的息肉29枚,共计息肉样病变85枚。染色放大结肠镜可明显提高息肉病变的检出率(P0.001)。pit分型Ⅰ型11枚,Ⅱ型7枚,ⅢS型4枚,ⅢL型18枚,Ⅳ型21枚,Ⅴ型10枚,混合型14枚;85枚息肉样病变的组织学结果,增生性息肉30枚,管状腺瘤29枚,腺癌5枚,慢性炎症5枚,管状绒毛状腺瘤l3枚,绒毛状腺瘤2枚,炎性息肉1枚。PitⅠ-ⅢS型中没有出现绒毛状腺瘤改变,相应的组织学改变为增生性息肉或管状腺瘤。pitⅢL-V型均有绒毛形成。结论观察染色放大肠镜下病变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大肠息肉样病变绒毛或乳头形成,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有一致性,且可明显提高息肉病变的检出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