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收藏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osteoporosis secondary to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作     者:顾晓丹 赵东宝 GU Xiaodan;ZHAO Dongbao

作者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200433 

出 版 物:《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年 卷 期:2018年第24卷第2期

页      面:276-2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1607) 

主  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骨质疏松 病理机制 危险因素 

摘      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进行性、非化脓性肝内胆管炎为病理特征,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下降、骨结构损伤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是PBC的常见并发症,随病情进展发病率逐渐增加,发病率和骨折风险均高于普通人群,正日益受到关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吸烟、过量饮酒、低体重、早绝经、类固醇激素治疗、低体力活动、维生素D和钙摄入减少等。PBC继发骨质疏松是由多种病理机制导致的,其中严重的骨吸收和缓慢的骨形成发挥了主要作用,遗传、性腺机能减退、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高脂血症等也参与骨质疏松发病。确诊PBC后应早期开始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治疗PBC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统一方案,可按照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方案治疗,包括双膦酸盐、激素替代治疗、甲状旁腺激素、调脂药物、降钙素等。本文就PBC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