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Tgf2转座子介导的草鱼、团头鲂和鲫插入诱变研究 收藏

Tgf2转座子介导的草鱼、团头鲂和鲫插入诱变研究

Study of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in Grass 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rucian Carp(Carassius auratus) and Blunt Snout Bream(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Mediated by Tgf2 Transposon

作     者:孙成飞 邹曙明 陈杰 蒋霞云 SUN Cheng-Fei;ZOU Shu-Ming;CHEN Jie;JIANG Xia-Yun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8年第26卷第1期

页      面:11-1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572220)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No.2011AA100403)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No.ZF1206) 

主  题:草鱼 团头鲂  Tgf2转座子 插入诱变 

摘      要:转座子介导的插入诱变(insertional mutagenesis)策略在养殖鱼类功能基因发掘和解释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高效Tgf2转座子为研究基础,构建了pTgf2-β-actin-eGFP、pTgf2-EF1α-eGFP、pTgf2-Myo D-eGFP和pTgf2-Krt8-eGFP这4种带有不同启动子的供体质粒,以及pCS2-gf TP这种gf TP转座酶mRNA的体外表达的辅助质粒。将供体质粒和gf TP转座酶mRNA一起注射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鲫(Carassius auratus)的1;细胞期受精卵中,经对子代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整合率的检测和筛选,初步构建了1个以转座子为工具介导的插入诱变库。实验表明,在早期胚胎中,鲫和团头鲂的荧光率达到90%,在草鱼中则高达95%,随着供体质粒注射的改变,表现出肌肉、表皮及全身不同的绿色荧光发光特征。eGFP基因平均整合率在3种鱼类子代平游期的为50%;3%,在1龄阶段为33.0%;6.1%。在3种鱼类中得到插入诱变突变体,获得草鱼阳性个体162尾,其中有45尾表型明显差异;鲫阳性个体60尾,其中有14尾表型明显差异;团头鲂阳性个体51尾,其中有10尾表型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插入Tgf2转座子,可在草鱼、团头鲂和鲫等鲤科鱼类中实现基因组的插入诱变,本研究结果可为目标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功能机制研究积累一定的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