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 收藏

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Non-fiber Carbohydrate to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on Bacteria Flora,Endotoxin and Histamine Content in Rumen and Plasma of Dairy Goats

作     者:郭鹏 刘大程 赵培厅 高民 胡红莲 GUO Peng;LIU Da-cheng;ZHAO Pei-ting;GAO Min;HU Hong-lian

作者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8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30 

出 版 物:《畜牧兽医学报》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5年第46卷第1期

页      面:96-1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252) 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37) 

主  题: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瘤胃pH 瘤胃细菌 内毒素 组胺 

摘      要:旨在观察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以逐渐增加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分别利用pH动态监测记录系统和滚管培养法测定瘤胃pH、瘤胃细菌总数、淀粉分解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浓度;以鲎试验试剂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日粮NFC/NDF比为2.58时,瘤胃内组胺和内毒素的浓度明显增加(P0.05),坏死梭形杆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也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组胺和坏死梭形杆菌三者浓度的异常增加对SARA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