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体外抑... 收藏

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体外抑瘤活性研究

Study of dendritic cells co-cultured with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sensitized by cholangiocarcinoma antigen on antitumor activity

作     者:蒋小峰 袁晓鹏 张大伟 卢海武 温子龙 郑强 刘颂航 薛平 Jiang Xiaofeng Yuan Xiaopeng Zhang Dawei Lu Haiwu Wen Zilong Zheng Qiang Liu Songhang Xue Ping

作者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510260 

出 版 物:《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Edition))

年 卷 期:2017年第11卷第4期

页      面:217-22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2511) 

主  题:胆管肿瘤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肿瘤抑制 

摘      要:目的通过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探讨DC-CIK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增殖情况,检测抗原致敏DC-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取贴壁细胞作为前体DC,悬浮细胞用于CIK培养;经rhGM-CSF、rhIL-4、rhTNF-α诱导DC成熟;成熟DC中加入胆管癌细胞株RBE肿瘤抗原进行致敏,作为抗原致敏DC组;经rhIL-2、IL-1β诱导CIK成熟;按DC CIK=1:10、1:20、1:40的比例进行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CD86、CD83、CD40、HLA-DR、CD1α、CD80);流式细胞术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共培养细胞表面标记(CD3、CD8、CD56);采用萤火虫萤光素酶法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抑瘤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细胞因子IL-12、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DC-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表型发现抗原致敏DC-CIK组的CD3^+CD8^+和CD3^+CD56^+细胞亚型表达均为最高,其次为未致敏DC-CIK组,最低为CIK组。效靶比为20:1和40:1时,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而效靶比为10:1时,CIK组、未致敏DC-CIK组、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原致敏DC较抗原未致敏DC及诱导前DC细胞状态好,生长增殖迅速。在抗原致敏后,致敏DC-CIK组的细胞因子IL-12、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结论体外异体胆管癌全抗原可有效致敏健康人体DC细胞分化成熟,表型及增殖能力提高。使用体外致敏DC-CIK共培养作为效应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率,在效靶比相同的情况下,抗原致敏DC-CIK对RBE有更强的杀伤性活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