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系孔隙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系孔隙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Chang 7 Mud Shale in Ordos Basin

作     者:李向军 罗静兰 罗晓容 王香增 姜呈馥 雷裕红 高潮 尹景涛 Li Xiangjun Luo Jinglan Luo Xiaorong Wang Xiangzeng Jiang Chengfu Lei Yuhong Gao Chao Ying Jingtao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 

出 版 物:《地质科技情报》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 卷 期:2017年第36卷第4期

页      面:19-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3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8-004-061) 

主  题:孔隙特征 孔隙演化 泥页岩 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既是盆内优质烃源岩,又是有利的页岩气储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和演化规律的研究,能够为分析页岩气储层储集性能、探讨页岩气赋存成藏过程和机理、预测页岩气甜点区提供指导。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气体吸附等分析测试方法,优化了前人对于页岩气储层孔隙的划分方案,将长7段泥页岩孔隙分为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两大类,进一步将基质孔隙分为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和有机质孔隙4个亚类;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研究区长7段泥页岩孔隙特征,孔隙形态复杂,以狭缝形和楔形为主,孔径分布范围宽泛(0.1~10 000nm),孔隙度为0.5%~6.6%,中孔(2~50nm)和宏孔(50nm)是孔隙度的主要贡献者;提出泥页岩岩相类型、成岩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影响泥页岩孔隙发育及演化的4个主控因素,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孔隙演化模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