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建筑物制冷系统人为热排放与气象环境的相互作用 收藏

建筑物制冷系统人为热排放与气象环境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of Anthropogenic Heat Emission from Building Cooling System and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作     者:郑玉兰 苗世光 包云轩 刘珂 ZHENG Yulan;MIAO Shiguang;BAO Yunxuan;LIU Ke

作者机构: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福州35000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出 版 物:《高原气象》 (Plateau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17年第36卷第2期

页      面:562-57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51100002115045)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A208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1175015) 

主  题:建筑物能量模式 制冷系统 人为感热排放 人为潜热排放 城市热岛 

摘      要:针对建筑物制冷系统人为热排放对城市气候和能源消耗影响越来越大的现状,利用改进后的建筑物能量模式BEM(Building Energy Model)与单层城市冠层模式SLUCM(Single Layer Urban Canopy Model)的耦合,实现对城市建筑物人为热排放的动态模拟;以2014年5月29日为例(北京地区极端高温个例),开展北京地区建筑物制冷系统人为热排放与城市气象环境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Noah/SLUCM/BEM耦合模式模拟分析表明,模式在不加入人为热时,对夜间的热岛模拟偏弱,且基本无法模拟出白天的热岛效应;加入城市交通人为热排放后,对城市热岛强度和范围的模拟有一定改善;进一步加入建筑人为热排放对气温、热通量、边界层高度等的模拟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加入BEM模拟的人为热后(case2),15:00(北京时,下同)主城区地表感热通量增加30~50 W·m^(-2),相应地2 m气温升高0.4~0.8℃,二者对应关系较好。case2中的人为潜热排放导致地表潜热通量增加80~140 W·m^(-2),水汽通量增加0.04~0.09 g·m^(-2)·s-1,中心城区2 m比湿增加0.5~0.9 g·kg^(-1),边界层高度升高100~150 m,且傍晚边界层高度开始下降的时间推迟了约1 h。加入建筑人为热后,气温等气象条件的变化会对建筑物制冷系统能耗及人为热排放产生影响。case2对比case1,建筑物制冷系统能耗增加了1.11%~3.33%,建筑物制冷系统排放的感热通量增大0.67%~1.67%、潜热通量增大0.625%~1.56%(达2.0 W·m^(-2)以上)。研究表明,在中尺度模式中动态模拟建筑物制冷系统的人为热排放,能够改进对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