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俗与精神分析的理论构建 收藏

民俗与精神分析的理论构建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Folklore and Psycho—Analysis

作     者:马广海 Ma Guanghai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 版 物:《民俗研究》 (Folklore Studies)

年 卷 期:2006年第4期

页      面:5-1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30304[法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主  题:精神分析理论 民俗学 精神疾病 心理学流派 来源问题 理学传统 神秘主义 文化背景 

摘      要:精神分析理论一般被认为是在治疗神经病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总的来说这个看法是不错的,但是,人们在这样谈论精神分析的起源时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即构成精神分析理论内涵的那些迥异于以往心理学传统的概念和学说的民俗学来源问题。事实上,对于民俗的关注和对于民俗要素意义的解析,在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建构中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关于民俗的研究,精神分析的理论内容就不能得到充实,精神疾病的原因就不能得到解释,从而也就构建不起精神分析的理论大厦。人们常常会诧异于精神分析理论所具有的神秘主义特征,其实它的“神秘性就在于精神分析对于民俗素材的使用。或者说,这种神秘性恰好显示了精神分析理论在对精神疾病做出独特解释时所依据的特定的民俗文化背景。如果站在精神分析赖以建立的民俗文化立场之上可能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由此可见,理解民俗在精神分析中的使用,对于客观、深入地理解精神分析理论的本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