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肌电、肌动信号评估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的干预作用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on Upperlimb Sp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Based on EMG and MMG Signal Evaluation作者机构: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52 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广东深圳51805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
出 版 物:《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年 卷 期:2017年第15卷第5期
页 面:541-54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4A020212383)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No.A2016287) 广东省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知识创新计划项目(No.JCYJ2014041109400991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No.南科研卫2014-001)
主 题:脑卒中 上肢痉挛 电针 频率 生物信号 改良Ashworth量表 Fugl-Meyer量表 改良Barthel指数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低频电针组(2Hz)与高频电针组(100Hz),每组15例。针对病人痉挛性瘫痪上肢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肌动图(MMG)记录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表面肌电、肌动活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肌肉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在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的IEMG均下降,肱三头肌IEMG均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的RMS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下降,Fugl-Meyer量表(上肢)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频组与低频组比较,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明显下降,Fugl-Meyer量表评分(上肢)、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频电针组作用疗效明显优于低频电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