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GIS技术的万州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收藏

基于GIS技术的万州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NATURE SUITABILITY FOR HUMAN SETTLEMENT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作     者:闵婕 刘春霞 李月臣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65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GIS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出 版 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 卷 期:2012年第21卷第8期

页      面:1006-101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077) 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101563) 教育部重点项目(209100)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8BB7367)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070811) 重庆市气象局开放基金项目(Kfjj-201103) 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基金项目 重庆市人文地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 

主  题:人居环境 空间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万州区 

摘      要: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和人口发展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和自然灾害危险度的万州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结果显示万州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6.42~84.60。沿长江一带自然适宜程度最高,西北其次,东南部最差。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广,占万州区总面积的31%;一般适宜区居次,占24.81%;临界适宜区占18.92%;高度适宜区面积占15.76%,不适宜地区面积最小,仅占9.5%。万州区总人口的77.13%分布在一般适宜区及其以上的区域,相应面积占全区域的71.58%,说明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万州区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实证表明基于GIS技术的测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格局,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适度聚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