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际国子、太学之议与司马氏政权的合法性建构
Debate on Imperial College and Imperial Academy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the Legitimacy Construction of Sima's Regime作者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出 版 物:《江海学刊》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年 卷 期:2016年第6期
页 面:161-16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中华认同与南北朝时代的国家建构"(项目号:14PJC030)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西晋立国子学的意义不止于门阀制度建设,它是司马氏与曹氏斗争导致太学地位变化的结果,也是司马氏内部礼学之士集结及其势力扩张的结果。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借助魏明帝浮华案罪贬曹爽集团核心何晏等人,新附士族据此议国子入太学,初树司马氏教化权威。高贵乡公行礼、讲学于太学,试图以崇郑抑王树皇帝权威,获得嵇康及太学生支持。正因太学在造晋过程中未起积极作用,晋武帝时方有地位更高的国子学出现。贾充弑君作为司马氏道义缺失的象征,成为一种逆向的政治动员,使司马氏阵营中礼学之士集结;国子学之设,是其在政争中的根据地建设。国子学与门下机构任职人员身份上的重合,使国子学在晋初政坛上权重加大,政治影响力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