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17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计 收藏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17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计

Genetic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Ⅰ. Estimation of Genie Effects on 17 Agronomic Characters from Generation Means

作     者:吴振衡 刘定俊 莫惠栋 

作者机构: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扬州 

出 版 物:《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遗传学报(英文版))

年 卷 期:1985年第5期

页      面:344-349+413-414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10[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理学] 

基  金:教育部 农牧渔业部 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 

主  题:陆地棉 主茎 夹角 平均数 家系 高原棉 平均指标 家族 亲缘关系 果枝 籽棉产量 遗传模型 积加效应 加性效应 异位显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节间长 皮棉产量 籽棉重 

摘      要:由11组各含P、P、F、F、B和B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陆地棉有关株型的10个性状和有关产量、品质的7个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间长,第5、10、15果枝节间长和纤维长度的遗传,除有加性、显性效应外,尚有不可忽略的上位性效应;第1、10果枝与主茎夹角的遗传属加性-显性模型;第1果枝节间长,第5、15果枝与主茎夹角,每株铃数,单铃籽棉重,衣分,霜前籽棉、籽棉和皮棉产量则主要是加性遗传效应。因而一般地说,株型性状的遗传并不比产量性状简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